鷹潭最大的事情莫過于劃龍舟的重新開始,奇虎嶺作為最盛大的龍舟比賽點,十年一遇的百舸爭流龍舟大賽,彰顯風采.



龍舟,顧名思義,是一條長十四五米,狀如蛟龍的長舟。其制作非常講究, 寬度僅能容納兩個人并排坐下,要充分考慮力學原理,使舟在劃行時阻力要小,運動員坐在舟上又要保持龍舟重心平穩,不致于翻倒。賽龍舟時一般是20名隊員組成一組參賽隊伍,其中20名隊員分兩排坐在龍舟中間,每人手拿一船槳用力向前劃行;船頭一名隊員手拿彩旗司職指揮,船尾一名隊員司職鼓手,用力擂鼓以激士氣。
  有關賽龍舟的起源雖然有多種說法,但它早已成為中國許多地方過端午時的一項最熱烈的慶?;顒?,它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
  何謂“龍舟”?據聞一多先生有關越民族圖騰祭說可知,當時所用的舟就刻畫有龍的紋樣,這正是龍舟稱謂的來源?,F在所見的龍舟仍是這樣,船頭制造成龍頭形,船體畫有龍鱗。至于古代的龍舟到底是個什么樣子,清人范祖述在《杭俗遺風》中對西湖龍舟有較詳細的描述:
  西湖有龍舟四五只,其船長約四五丈,頭尾均高,彩畫如龍形,中艙上下兩層,首有龍頭太子及秋千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秋千上下攤移,旁列十八般武藝,各式旗幟,門列各槍,中央高低五色彩傘,尾有娛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劃船。
  龍舟競渡是一種民間競技活動,是有一定的競賽規則和勝負標準的。一般說,古時的競渡規則和今天的差不多,勝負的標準則有所不同,今天的競渡以達到終點的先后為勝負,比的主要是速度。古時比競渡速度固然是一個標準,但還有一些較復雜的花樣。比如“搶標”,是指在劃到終點的時候各船搶奪浮標以定勝負。標分魚標、鴨標、錢標等,因其上系有紅錦緞,所以也叫“錦標”。另外,還有搶奪比較高難的錢、鴨等物,金屬入水則沉;鴨入水則游,搶錢要下到水里去搶奪,因此爭奪起來就要困難些,其場面也會更加激烈。這需要很好的水性和技巧。
  古代龍舟競渡,以唐宋時為最盛。據《荊楚歲時記》所載:“州將及士人悉臨水歡之”。唐代張建封在《競渡歌》中生動地描寫了當時龍舟競渡的熱烈場面: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群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千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相目如瞬。
  明代,北京民間于端午也曾有賽龍舟的活動,《帝京歲時紀勝·里二泗》載“里二泗近張灣,有佑民觀,中建玉皇閣醮壇,塑河神像……前臨運河,五月朔至端陽日,于河內斗龍舟,奪錦標,香會紛紜,游人絡繹?!被实垡嗳ノ髟范俘堉?、劃船,與諸大臣宴樂。
  至清代,在端午節期間,順治、乾隆,乃至道光初年,皇上均有龍舟競渡之舉,《清朝野史大觀》卷二記載:
  順治十一年端午,召內大臣大學士等乘龍舸,游西苑,至北橋登岸,幸南臺歡宴至暮。自后遇午日,宮中每以龍舟酬次。乾隆間,五日則奉慈輿至御園觀龍舟。圣駕在望瀛洲(亭名)。王公大臣及內廷詞臣,亦得與宴賞。其東則蓬島瑤臺,皇太后觀競渡處也。嘉慶間,移于澄虛榭宴賞。高宗詩云:‘中流九龍舟,誰肯相參差?!首谠娫疲骸琵堩樮壴瓱o競’,據此可識龍舟之數。道光初年,尚沿競渡故事,其后停止。
  清代民間既有競渡,又有游船之娛。運河二閘等處,游船自端午開業,都人聚飲于船,或劃拳行令,吟詩作賦,或邀票友輪唱互賞。興來,則三、五小舟相賽奪魁。清道光《白雪遺音》岔曲唱道:“……浮瓜沉李,水閣涼亭,陣陣荷風劃龍舟。奪橋競彩相爭勝,鑼鼓叮咚采蓮歌,悠悠揚揚真好聽,燕語鶯聲?!奔词沁@種風俗的反映。
  民國期間,端午節北海公園亦曾應節舉辦過從北岸五龍亭至南岸瓊島漪瀾堂的有獎劃船競賽,為當年京城一大盛事。
時間:2012/6/29 20:33:25    瀏覽: 次

 

類別: 公司新聞
標簽: 鷹潭網站建設
分享:
国内熟妇不卡一区二区_国产无遮拦色视频真人免费_亚洲综合一区三区_亚洲成熟女人色惰片